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贯彻落实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伊宁市委十三届三次会议为指引,紧扣打造“塞外江南”新伊犁主题,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加快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祖国距离欧洲最近城市及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城市等区位优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与“转方式、惠民生”旅游业发展总方向,切实把“特色为要、文化为魂、自然为基、人民为本”的旅游发展思想作为旅游业服务新疆大局、服务长治久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加快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彰显本市“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以“丝路花城·水韵伊宁——绿色健康理想之城”为城市旅游形象,依托一体多元民俗文化和浓郁亚欧风情的人文资源及生态宜居优势,积极实施“+旅游”战略,坚持自然与人文并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城市建设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同步,旅游业态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实现“文、景、城”合一,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内、城景相依、功能互补的城市格局,不断提升旅游的整体层次和吸引力,加速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康养名市,进而有效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启动“伊犁之心·风情老城”5A级景区创建
一是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编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全力提升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品质。力争上半年前完成游客中心内外简装修、标配设备及室外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等设施配套。新建景区南门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相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整体品质。三是继续打造六星街俄罗斯风情小镇。继续实施俄罗斯风情小镇二期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扶持街区666户居民庭院和沿街及节点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修缮;对俄罗斯族公墓、教堂等进行改造修缮;新建街区游客服务中心,完成手风琴展示馆装修布展,扶持开发多业态特色旅游项目。四是新建新疆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伊宁第一次中心、伊犁国际旅游谷集散中心及城区咨询服务中心,在城区配置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及旅游文化符号。
二、推进全域旅游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新业态产品
积极引入社会投资,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为主导,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推进阿勒玛景区项目。申请设立旅游发展专项扶贫资金,争取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性扶持和照顾,在苏阿拉木图村改建或新建景区游客中心,对沿街部分民居牧家乐或民俗风情客栈改造;提升赛马场、滑雪场、滑草场等基础设施。二是打造工业旅游示范---伊犁1958文旅创意产业园。对一毛老厂区旧址实施保护性改造更新,打造伊犁河谷首个创客基地。三是打造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南市区伊犁印象特色街区。围绕汉人街片区后滩湿地公园建设体现津商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四是推进西部迪斯尼乐园---伊犁河畔丝路文旅小镇项目建设。力争伊犁河南岸旅游特色小镇年底实施。五是规划建设伊犁自驾车(房车)营地大本营项目。在达达木图下苏拉宫村富民安居小区二期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该项目。六是推进一龙生态园火龙洞康养旅游项目尽早实施。项目初步规划为两期,目前投资企业已完成概规、可研,正在与区矿管等部门对接安全间距解决方案。七是推进新疆工业文化体验园项目前期工作(伊犁火电厂改建项目)。对伊犁第一火电厂旧址进行改造策划规划,集工业文化、产业科普、绿色环保、现代艺术、休闲旅游等主题内容于一体。八是完成伊宁市江宁宾馆二期、河谷春天生态酒店(哈萨克风情园)及中青旅酒店等酒店项目。九是结合苹果主题公园打造苹果主题乐园、启动园艺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申报等,积极完成以上项目的可研、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三、积极提升“丝路花城”伊宁旅游品牌形象
一是举办好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做好电视、LED显示屏、网络等媒体旅游宣传和新媒体、自媒体旅游宣传推广,推广花城伊宁旅游精品线路。
四、强化安全保障,推进旅游安全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旅游维稳及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工作,健全旅游投诉制度,提升旅游监管水平;三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五、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成立伊宁市党员旅游专家工作室,组织实施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旅游人才论坛等。
来源:蔡伊玲
作者:网络综合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