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去外滩走走(图文)
摘要:说到旅游的时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巍峨的群山,或者是无垠的沙漠戈壁,旅行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更多的是为寻找一份心灵宁静,夜晚在沙漠里支起帐篷,在皎洁的月色下,点起熊熊篝火,一行人坐在一起吃着烤肉,唱着歌,喝着酒,肉体上得到了的释
国家旅游地理12月11日(邓宇琦)说到旅游的时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巍峨的群山,或者是无垠的沙漠戈壁,旅行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更多的是为寻找一份心灵宁静,夜晚在沙漠里支起帐篷,在皎洁的月色下,点起熊熊篝火,一行人坐在一起吃着烤肉,唱着歌,喝着酒,肉体上得到了的释放,继而灵魂上又获得了宁静。
而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一流的国际大都市,沙漠,山川,河流这些天然裹挟的美感,在这座被人工烙上了深刻痕迹的都市,自然无处可寻。相较于乐山大佛,龙门石窟这类在时间的催化下,已经与历史有了深刻交融的景点而言,上海显然有点小家子气。
但还是希望驴友们,有空,就不要错过外滩,更不要错过上海
上海的美,客观来说就是人工的美,大自然给予上海的,现在能寻到的或许只有脚下的土地,然而,这土地还被铺上了厚厚的水泥。外地人每年大批涌入上海,上海人这个团体概念随着开放也越来越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这座城市,但也重塑了这座城市。同样是美,上海的外滩也许没有新疆戈壁的纯净,反之,新疆也没有上海那般浓烈。
这里的每寸土地下都有资本流动的声音,每次呼吸都能够体会到现代都市的气息,建筑一个劲地向上拔高,天空也被建筑人为的割裂,这就是现代美,一种抽象美,如果说自然风景是山水画,那么上海就是现代画派,好似毕加索用刻刀生硬但不乏艺术感分割建立起来的城市,很现代,也很艺术。
外滩是各种文明杂糅出来的产物,站在外滩桥上,对面是寸土寸金的浦东,浦东的每寸土地下都流动着货币相互撞击的声响,而东方之珠则适时的突兀又将外滩的高度又拔高了一层。桥上以游客居多,临时搭建的照相摊位随处可见。夏日,很多女孩子穿着五颜六色的迷你短裙在桥上乱晃,脸上则托着一副大号的太阳眼镜,在夏风的吹拂下,裙摆不时微微撩起,露出自己白皙的大腿女孩子也不害羞,反而把步子迈得大点好快点去桥下的“哈根达斯”。这就是上海,在这里,新兴事物不会受到排斥,没有不存在的,只有不适合的。
外滩西面是由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所组成的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建筑是上世纪西方建筑在东方土地上根植之后的产物,自然也带有浓烈的西方建筑美学痕迹,建筑的风格明显与这方水土不服,但却又共同构成了这方水土,上海人不会觉得这些外国建筑扎眼,反而,如果哪天这些建筑没了,或许上海人会觉得这才不是上海。
林立的万国建筑背后则不同于其表面那般雄伟,他们的身后是最普通的上海人,他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不少人利用自己身处的黄金地段,就地做起了买卖,像前来旅游的人兜售小吃。有一对上海夫妻也在自己家底层做起了买卖,操着带有上海话口音的普通话和客人交流,他们曾经是知青,被下放到过江西九江劳动,现在遇到了江西的游客自然也会更加热情。
夜间黄埔岸两岸灯火辉煌,两岸的灯火相互交织,又相互补充,灯光照亮了湖面,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浓烈。有一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叫做《迷失东京》,电影里的男主角因为个人原因沉浸在现代大都市东京,如果影片放在今天的上海,拍摄的效果也不会逊色太多。
在外滩,你可以看到身着正装赶去上班的白领,当然也不乏开着豪车的精英,有在桥上穿着迷你裙的小姑娘,自然也少不了年过半百的的上海老太太。这是块开放的土地,开放地容纳了现代与近代,奢华与简朴,狂热与安逸。或许有人说自己不适应外滩,但却又总能在外滩找到自己。
也许对于大家而言,旅游更多地意味着远方,意味着山川,意味着宁静,对于选择上海作为自己远行的目的地,显然与很多人的理念相悖。高楼自然比不上高山,大街也比不上幽径,空气更是连山村都比不上,但是回过头想,这或许就是美得另一种极端,自然的美是干净的,干净的容不下人工的痕迹,上海的美则是浓烈的,容不下自然的痕迹。任何美都值得欣赏,也值得跋山涉水,自然外滩的美也不例外。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或许上海的外滩就是“大隐”的归宿,这里有着这世上所有的繁华,有着这世上最浓烈的现代美,如果在这能沉下心,或许“大隐”才能称为“大隐”。
而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一流的国际大都市,沙漠,山川,河流这些天然裹挟的美感,在这座被人工烙上了深刻痕迹的都市,自然无处可寻。相较于乐山大佛,龙门石窟这类在时间的催化下,已经与历史有了深刻交融的景点而言,上海显然有点小家子气。
但还是希望驴友们,有空,就不要错过外滩,更不要错过上海

上海的美,客观来说就是人工的美,大自然给予上海的,现在能寻到的或许只有脚下的土地,然而,这土地还被铺上了厚厚的水泥。外地人每年大批涌入上海,上海人这个团体概念随着开放也越来越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这座城市,但也重塑了这座城市。同样是美,上海的外滩也许没有新疆戈壁的纯净,反之,新疆也没有上海那般浓烈。
这里的每寸土地下都有资本流动的声音,每次呼吸都能够体会到现代都市的气息,建筑一个劲地向上拔高,天空也被建筑人为的割裂,这就是现代美,一种抽象美,如果说自然风景是山水画,那么上海就是现代画派,好似毕加索用刻刀生硬但不乏艺术感分割建立起来的城市,很现代,也很艺术。
外滩是各种文明杂糅出来的产物,站在外滩桥上,对面是寸土寸金的浦东,浦东的每寸土地下都流动着货币相互撞击的声响,而东方之珠则适时的突兀又将外滩的高度又拔高了一层。桥上以游客居多,临时搭建的照相摊位随处可见。夏日,很多女孩子穿着五颜六色的迷你短裙在桥上乱晃,脸上则托着一副大号的太阳眼镜,在夏风的吹拂下,裙摆不时微微撩起,露出自己白皙的大腿女孩子也不害羞,反而把步子迈得大点好快点去桥下的“哈根达斯”。这就是上海,在这里,新兴事物不会受到排斥,没有不存在的,只有不适合的。
外滩西面是由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所组成的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建筑是上世纪西方建筑在东方土地上根植之后的产物,自然也带有浓烈的西方建筑美学痕迹,建筑的风格明显与这方水土不服,但却又共同构成了这方水土,上海人不会觉得这些外国建筑扎眼,反而,如果哪天这些建筑没了,或许上海人会觉得这才不是上海。

林立的万国建筑背后则不同于其表面那般雄伟,他们的身后是最普通的上海人,他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不少人利用自己身处的黄金地段,就地做起了买卖,像前来旅游的人兜售小吃。有一对上海夫妻也在自己家底层做起了买卖,操着带有上海话口音的普通话和客人交流,他们曾经是知青,被下放到过江西九江劳动,现在遇到了江西的游客自然也会更加热情。
夜间黄埔岸两岸灯火辉煌,两岸的灯火相互交织,又相互补充,灯光照亮了湖面,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浓烈。有一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叫做《迷失东京》,电影里的男主角因为个人原因沉浸在现代大都市东京,如果影片放在今天的上海,拍摄的效果也不会逊色太多。

在外滩,你可以看到身着正装赶去上班的白领,当然也不乏开着豪车的精英,有在桥上穿着迷你裙的小姑娘,自然也少不了年过半百的的上海老太太。这是块开放的土地,开放地容纳了现代与近代,奢华与简朴,狂热与安逸。或许有人说自己不适应外滩,但却又总能在外滩找到自己。
也许对于大家而言,旅游更多地意味着远方,意味着山川,意味着宁静,对于选择上海作为自己远行的目的地,显然与很多人的理念相悖。高楼自然比不上高山,大街也比不上幽径,空气更是连山村都比不上,但是回过头想,这或许就是美得另一种极端,自然的美是干净的,干净的容不下人工的痕迹,上海的美则是浓烈的,容不下自然的痕迹。任何美都值得欣赏,也值得跋山涉水,自然外滩的美也不例外。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或许上海的外滩就是“大隐”的归宿,这里有着这世上所有的繁华,有着这世上最浓烈的现代美,如果在这能沉下心,或许“大隐”才能称为“大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