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速递

揭开万余年前“哈尔滨人”流徙北美之谜(图)

2014-06-30 02:43

摘要:阎家岗遗址位于哈尔滨市西南25公里处,坐落在松花江南岸、松花江和运粮河之间,哈尔滨的新农乡运粮河左岸一个略为隆起的残留的二级阶台地上,海拔138公尺。东起道里区新农砖厂,西至阎家岗农场啤酒厂,北距松花江约8公里,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70米。就是


 阎家岗遗址碑

   阎家岗遗址
 

  1982年6月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从这里出土  

   旧石器晚期“哈尔滨人”构筑骨屋复原
 

   国家旅游地理 黑龙江哈尔滨6月29日讯(王清海) 阎家岗遗址位于哈尔滨市西南25公里处,坐落在松花江南岸、松花江和运粮河之间,哈尔滨的新农乡运粮河左岸一个略为隆起的残留的二级阶台地上,海拔138公尺。东起道里区新农砖厂,西至阎家岗农场啤酒厂,北距松花江约8公里,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70米。就是这里揭秘黑龙江和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史前史。
 

   1982年6月,阎家岗遗址挖掘中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残片,它进一步证明哈尔滨地区几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加之两个古营地遗址的发现和楔状石核提供的线索,向人们证明了这里的一部分古人经冰河时期白令海峡的“陆桥”迁徙到北美,成了北美印地安人的祖先。丰富的史前史展示了“哈尔滨人”厚重的历史画卷。
 

   阎家岗遗址——

   古人类流徙到美洲的驿站
 

   1982年6月,“哈尔滨人”头骨化石是从阎家岗遗址出土的,发现时该头骨化石残片颜色灰黄,伴随古哺乳动物化石出土。该人头骨化石的绝对年代,据相当层位中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碳14测定,距今为22370±300年前,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晚期智人,被命名为“哈尔滨人”。哈市文管站按国家一级文物对待。该化石为黑龙江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它的发现将哈尔滨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1万多年。这在中国北部已发现的古人类遗存中也是为时最早的,对研究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演化及迁徙具有重要意义。
 

   阎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和人类头骨化石残片的发现还为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从亚洲流徙到美洲提供了历史佐证。多年来的考古工作,从来没有在美洲大陆发现过古猿和猿人这些人类直接祖先的化石。所以世界考古学家公认,人类不是起源于美洲。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是从其他大陆上迁徙而来的。然而,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是从欧洲经过沉入大西洋的“穆大陆”来的;有人说是由欧洲经过大不列颠岛来的;有人认为是从亚洲南部乘船横渡过海的。
 

   得到较多人承认的一说是: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
 

   当第四纪最近一次冰期来临的时候,海水大量被蒸发,然后水汽变成雪,降落在陆地上终年不化,后又形成很厚的冰盖,引起海平面下降。据计算,下降幅度可达一百多米。水深只有36.5米的白令海峡,这时早已高高地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长出了树木,形成了一个宽阔的“陆桥”,把亚洲和美洲连接起来。史学家考证,印第安人的祖先正是从这样的“陆桥”上通过的。有的考古学家还计算出,有两个不同的迁徙时期:第一次大约在35000年前,第二次在15000-8000年以前。苏联考古学家莫恰诺夫和美国学者内尔斯·纳尔逊根据考古认为是亚洲古人类经黑龙江流徙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史学家们还推论随着气候变暖,古人类(晚期智人)由华北平原迁徙到东北,进入了黑龙江地区,然后又经西伯利亚、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可以说阎家岗古人类遗址是古人类的家园,也是古人类流徙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驿站。
 

   阎家岗遗址

   楔状石核——

   打开史前流徙文化史的钥匙
 

   为什么说阎家岗是古人类流徙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祖先的驿站呢?历史考证告诉我们,考古光说具备历史条件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必须要有实物证据。而原始人所能留下的证据也只能是它使用过的工具、猎物的骨骼和自身的遗体。其中,石器是最好保存而又最有说服力的,因为它有不同的类型和风格,能反映出制造者的设计思想和工艺传统。阎家岗古人类遗址挖掘出的楔状石核便是这样的有力物证。所谓石核,就是古代人用来剥取石片的石块。楔状石核,上端宽,下端窄,前端宽,后端窄,好像两个楔状体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楔状石核的分布区在东亚、东北亚和北美,故被考古学家称为“洲际石核”。这种亚洲和美洲共有的楔状石核不可能是这两个洲的人各自独创的,它证明亚洲和美洲之间在石器时代曾经有过直接的文化联系。
 

   1939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根据他在新疆和哈尔滨顾乡屯发现的这样的石核,进一步提出在石器时代有过一个古北区文化带,包括亚洲中部、亚洲北部和美洲北部。阎家岗不仅发现了这种楔状石核,还发现人类头骨化石残片,以及他们的迁徙营地,而且这一发现又有顾乡屯的大量挖掘在之前作为佐证,它证明了在两三万年以前的冰河时代,古人类在追赶猛犸象等猎物的同时,逐渐往外扩展,从华北到东北阎家岗、顾乡屯等地,然后至西伯利亚。最后经过白令海峡“陆桥”而到达美洲。
 

   哈尔滨——

   亚洲古人流徙成印第安人的活剧场

   阎家岗出土的披毛犀化石
 

   当亚洲这些古猎人来到黑龙江省,在哈尔滨顾乡屯、阎家岗、东郊的荒山、捕猎猛犸象和披毛犀时,他们留下了自己使用过的骨器和石器;在呼兰河畔,他们杀死了野马野牛,留下了吃剩的碎骨头、灰烬和骨器;在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小南山下,他们留下了石器和一批砸碎了的猛犸骨骼。当他们溯嫩江而上,跨过伊勒呼里山走向黑龙江边时,在呼玛十八站又留下了一大批石器,其中也包括代表传统工艺特色的楔状石核……
 

   当然,这些古猎人并不只是一批人,也不只是短期的活动,而是世代生存,逐渐扩展,有来有往的。这是整个人类文化黎明时期演出的活剧场。
 

   诚然,这些古猎人活动的具体过程和确切路线目前还难以一一确定。然而,就亚洲和美洲的文化渊源来说:无论从人种的特征,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和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来看,认为印第安人从华北,经东北,走向美洲,这个方向性的推论是正确的。
 

   前几年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的考古专家来哈,就是为了探寻古印第安人从亚洲迁往美洲的足迹,从考古证据中印证这段古人类流徙的历史。(本文作者系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生活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