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广西资源:江毁人亡 挖沙者举报:资江不能再挖了!

2013-05-10 16:49

摘要:村民指出停靠在村口的无证挖沙船。 国家旅游地理 广西桂林5月10日讯 新闻调查记者周绍瑜 文/摄 5月5日,网络上一则关于资源资江非法采沙的帖子引起大家关注。 帖子显示,在资源县梅溪乡随滩村两条采沙船相撞,导致一位村民落水身亡。事件发生后,落水者的家

    

   村民指出停靠在村口的无证挖沙船。
 

  国家旅游地理 广西桂林5月10日讯 新闻调查记者周绍瑜 文/摄
 

  5月5日,网络上一则关于资源资江非法采沙的帖子引起大家关注。
 

  帖子显示,在资源县梅溪乡随滩村两条采沙船相撞,导致一位村民落水身亡。事件发生后,落水者的家人向社会呼吁,不能再继续挖沙了。
 

  作为当地的挖沙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举报,政府部门能加大整治非法采沙的力度,还美丽的资江一片宁静。
 

  两条采沙船碰出的纷争
 

  5月5日,天涯、腾讯微博等互联网上一则“求助帖”迅速被网友转发。
 

  发帖人称,一个多月前,在资源县梅溪乡随滩村前的资江上,两只夜间采沙的船相撞,其母亲落水身亡,事情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落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网帖直指当地的非法采沙现象,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监管。
 

  事情的真相如何?当地是否存在非法采沙的情况?
 

  5月6日,记者来到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梅溪乡。

 

  “要是当晚不去采沙,妹妹也就不会出事了。”回想起妹妹蒋翠红落水的事情,蒋友荣的言语中带着自责。
 

  蒋翠红40多岁,她的婆家与娘家相距不远,所在村都属于梅溪乡随滩村委。4月2日,蒋翠红回娘家串门。晚上,哥哥要出船采沙,蒋翠红在船上帮忙照明。当晚11点半左右,两人卸下第一船河沙后,开船准备再去采沙。途中,蒋友荣的采沙船与同村的另一条采沙船发生碰撞,站在船头的蒋翠红掉落江中。
 

  “救命啊,有人落水了。”蒋友荣一边呼救,一边停船下河救人,然而自己一人却有心无力。随后,蒋友荣喊来亲友一起帮忙搜救,也没能救起妹妹。

#p#分页标题#e# 

  4月7日,蒋翠红在资江下游的湖南省新宁县境内被发现,警方证实其已溺水身亡。
 

  此后,就蒋翠红落水身亡的责任,她的家人与另一艘采沙船的船主及家人发生争执。至今,事情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蒋翠红的丈夫邓先强说,妻子的意外身亡虽然让他很悲痛,但他更明白,当地非法采沙的现象如果得不到制止,类似的事件还会发生。邓先强告诉记者,七八年前政府将河道采沙承包给他人,而村民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所以村民们纷纷自己买船挖沙,而自己也在当时买了一艘船来采沙。
 

  “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前我都不让老婆上船挖沙,而是把船租给别人挖。”邓先强说,老婆出事后他再也不打算挖沙了。
 

  基于阻止非法采沙现象的想法,邓先强和家人选择向网络求助。
 

  被啃噬的江中绿洲

  梅溪乡随滩村地处湘桂两省区交界,资江流经随滩村后进入湖南境内。资江两岸,原本风光秀丽,绿洲葱葱,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资江随滩村委河段成了采沙者眼中的“肥肉”,一江秀色逐渐消失。
 

  邓先强说,像他们家这样的采沙船,村上一共有10多条。这些采沙船一般都是晚上偷偷采沙,天亮就停了。
 

  5月7日清晨6时,记者在随滩村民的带领下,来到随滩村委石灰窑自然村前的资江河段。在一处当地人称之为“蛤蟆滩”的地方,四五条采沙船正停靠在岸边,船上堆放的河沙通过管道抽到岸上的沙场。
 

  记者一路走到下游的戈洞坪村委滑溪村,河道上一条条的采沙船来往穿梭。7点过,采沙船都停止了作业,驶向岸边停靠。
 

  从上游的随滩村委滩头自然村到戈洞坪村委滑溪自然村,资江河道一共约5公里。一路上,记者听村民说得最多的是,挖沙把当地的沙洲、河堤给毁了不少。
 

  随滩村委石灰窑自然村74岁的村民伍中林站在蛤蟆滩旁指着河对岸的堤岸说:“原来我家在那里有一亩多的田地,被挖沙船挖空了河堤,田都塌掉了一大块。”
 

  在村民蒋志芳的印象中,原来从滩头自然村到滑溪自然村的河道中,一共有6片大沙洲,最大的沙洲就是蛤蟆滩,约有20亩的面积。这些年来,这些绿洲在挖沙船的啃噬下,渐渐消失了。
 

  “他们挖完了沙洲,就向河两边挖,河堤哪有不塌的哦。”蒋志芳对此忧心忡忡。
 

  无序的采沙,也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
 

  随滩村委的大梅头、石灰窑、竹山湾、八角亭等自然村,村民在资江对岸都或多或少有山林、田地,以往村民们都直接划船到对岸管护山林和作物。
 

  如今,挖沙留下的大坑浅的三五米,深的有七八米,并且部分河堤被毁,村民们泊船上岸都困难。
 

  “以前,水浅一点的地方,卷起裤脚就过去了,现在稍微涨点水,竹篙都撑不到底,去不了河对岸,山林和田地都管得少了。”蒋志芳说。

#p#分页标题#e#
 

  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采沙

  有恃无恐的挖沙,让资江容颜大变,沿岸村民也怨声载道。
 

  但是,挖沙者却仍能顶着各方阻力和抱怨,从江中挖到江边,甚至侵蚀耕地,其肆无忌惮的背后是什么?
 

  在随滩村当地采访时,多名挖沙者告诉记者,这段河道的采沙是获得县水利部门许可的,属于合法采沙区。这一说法,记者在资源县水利局得到了证实。
 

  资源县水利局提供的一份行政许可审批表上显示,梅溪乡塔子寨沙场获得了河道采沙许可证,采沙范围上游至丰源三级站坝址以下150米处,下游至资源县与湖南省新宁县交界处以上50米。
 

  记者了解到,这一采沙范围正是处于随滩村的资江河道。
 

  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采沙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从事河道采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办理河道采沙许可证。河道采沙许可证一船(机)一证,有效期为一年。
 

  然而,邓先强告诉记者,村上的10多条采沙船都没有办证。“都是花几万块钱,找人帮焊接一条船就行了。”邓先强说,正是因为没有采沙许可证,村民们都不敢在白天作业,一般都是晚上才开始采沙。他们所挖的河沙,一般都卖给有采沙许可证的塔子寨沙场。
 

  这只是那些挖沙船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而更多的是河沙的暴利让人趋之若鹜。
 

  大梅头自然村村民刘刚告诉记者,这两年看着河沙价格节节攀高,不少村民花钱弄了船来采沙,他自己也弄了两条采沙船。一时间,采沙船蜂拥而来。5月7日,记者在大梅头自然村村口看到,一共停了14条采沙船。
 

  “晚上的时候,河道上热闹得很,河道上来往的都是采沙船。”蒋志芳说。

    

   资江随滩村河段上,几艘采沙船来往穿梭。
 

   刘刚告诉记者,目前1吨河沙的批发价是65元左右。他们的船比较小,采取的作业方式不是挖,而是用管道抽。做得好的,一天可以弄到四五船沙,每船沙约10吨,能挣3000元,除了天气原因不能采沙和各类成本外,一年收入有十几万。
 

  5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梅溪乡政府。乡党委委员易泽峰表示,作为乡一级政府,对非法采沙没有执法权,只能协调配合县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目前,梅溪乡政府已成立了河道采沙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小组,结合正在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该乡境内非法盗采河沙的行为进行打击。
 

  非法采沙者与执法者的博弈

  资源县水利局纪检组长肖竣夫表示,梅溪乡塔子寨沙场确实获得了河道采沙许可。但对于该采沙区内存在的无证船只采沙情况,此前他们并没有接到相关举报。
 

  事实上,在随滩村撞船事件后,县水利部门联合国土、检察等部门对全县非法采沙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资源县境内的中峰、河口、瓜里等乡镇,资江和五排河两条河流域非法采沙现象比较严重。 /桂林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