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台州古道与桐岩雄关 明朝临海东线主驿道最后一站

2013-06-02 15:53

摘要:条早已被人遗忘的古道和一处也许史书没有记载的“雄关”,成为我想穿越的目标。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桐岩岭隧道上方的古道和“雄关”,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我前往。桐岩岭,位于临海与三门交界处,高“三十六丈”(《民国临海县志》),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起在

  国家旅游地理 浙江台州6月2日讯(池 健) 一条早已被人遗忘的古道和一处也许史书没有记载的“雄关”,成为我想穿越的目标。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桐岩岭隧道上方的古道和“雄关”,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我前往。
 

  桐岩岭,位于临海与三门交界处,高“三十六丈”(《民国临海县志》),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起在桐岩岭上设桐岩驿,从而成为临海东线主驿道出崇和门后的最后一站。
 

  “这确是一条古代官道,哪一个年代修的,已不清楚。”几个桐岩岭村的村民如是说,他们口中的“官道”即驿道。
 

  说话间,我们走到了古道的一半。
 

  岭下一个小村勾起了我小时的记忆。那小村,叫大道地村,但一晃眼不见了。高速公路桥下有一条小河在静静的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小河边上还有三座见证着时代历史的桥,一为原104国道公路桥,一为当前的省道公路桥,还有一座是承载了历史厚重的石砌小拱桥。这小拱桥一头连接桐岩岭至杭、绍、甬等地,一头直通大道地村至台州府——临海古桥。
 

  大道地,顾名思义,村名便充满了地方特色。据当地老人讲,以前,该村是台州府到杭州、绍兴、宁波的必经之地。一条古街贯穿村的南北。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是古道上背井离乡的客商、南北往来的倦旅住宿歇脚的地方,为过桐岩岭而养精蓄锐。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末,甬台温高速公路建设时,小小古村落被拆得一干二净,早已找不到当年的风范了。
 

  桐岩岭古道路面大多由规整的矩形条石铺砌而成。在雨水常年的冲刷下,很多石阶已经变成了松散的小石块,这是历史留下的斑驳。跨越了千年时空,有些路段已经难觅台阶的痕迹,这也使得行进的难度增加。有些地段,还要手脚并用。越往上,山势越陡,小碎石也让不少同伴险些滑倒。由于刚下过小雨,路面有些湿滑,谁要是不小心打个趔趄,就会引来一阵喧哗。渐渐地,伙伴们把摔跤称为“盖章”。看看别人屁股上有没有印章,就知他是否亲密接触过这条饱经沧桑的古道。
 

  一路向山顶进发,汗水也早已在脸上流淌。接近岭头,有一株古樟,苍老而坚挺,依稀在诉说着一段历史。在古樟的掩映下,岭上露出一小村——桐岩岭头村。叫人称奇的是,小村横跨于岭巅,犹如一道“雄关”。据传,桐岩岭上原来有一个桐岩关,是进入台州府的第一道关,易守难攻。但由于时间久远和历史战乱,如今没有保存下来。仅存当地村民的民房,依稀有些痕迹;传说村民亦是守关兵士的后裔。不过,此处确是临海与三门两地的交界点,也是旧时台州与外地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交通地理的要道。
 

  村内老人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古时,邻村狸猁岭有一郑姓村民,在外地当兵而犯了军纪,将军欲将其充军。郑姓士兵请求将军,不要将其充军到桐岩关,因为桐岩关猛兽多如蝗虫,毒蜂大如黄雀。除了桐岩关,全国其他各地,边远荒漠都愿意去。将军一听,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将此人充军到桐岩关。郑姓士兵计谋得逞,回到家乡,父母团聚,娶妻生子。
 

  遍寻村落,没有找到一块石碑,或者木牌可以佐证此村便是桐岩“雄关”遗址。
 

  台州古驿道有史可循,但桐岩“雄关”却徒留民间传说,也许能从文献中找到,也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台州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