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广东佛山“非遗”作品有了集中展示地 市民可以免费参观

2013-06-10 14:07

摘要:陶都工艺美术馆顾问封伟民介绍,馆内存有国家级非遗文化工艺品30多件,省级的有80多件,涉及陶塑、刺绣、剪纸、木雕等。据了解,目前禅城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的有16个,市级的有3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8人,省级21人,市级66人。封伟民说,陶都

   

  剪纸艺术大师邓燕平在昨天揭幕的“陶都工艺美术馆”内向观众展示佛山剪纸艺术。 记者/谭兼之 摄

 

  国家旅游地理 广东佛山6月10日讯(记者/谢轲 肖梦琳 实习生/黄群飞)  佛山剪纸、石湾公仔、狮头、木雕……这些承载着佛山千百年文化韵味的工艺品,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
 

  昨日,位于石湾镇街道和平路26号的我市首家工艺美术馆——陶都工艺美术馆开馆,首次展览便展出超百件获得省级以上非遗文化项目的工艺品。美术馆将长期开放,市民可以免费参观。
 

  可免费进馆参观
 

  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禅城区于昨日举办2013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陶都工艺美术馆正式开馆,并举办了首次展览。
 

  陶都工艺美术馆顾问封伟民介绍,馆内存有国家级非遗文化工艺品30多件,省级的有80多件,涉及陶塑、刺绣、剪纸、木雕等。据了解,目前禅城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的有16个,市级的有3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8人,省级21人,市级66人。封伟民说,陶都工艺美术馆的开馆,意味着这些大师的作品终于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封伟民表示,陶都工艺美术馆今后将长期开放,市民可免费进馆参观。
 

  昨天,佛山第一个“非遗”理论研究基地也揭牌成立。封伟民表示,基地的成立,有利于艺术家共聚一堂,产生思想碰撞,交流分享,更好地传承佛山非遗文化。
 

  “门神”“关公”护馆
 

  陶都工艺美术馆昨日也首次展出大型陶艺工艺品。一次性整体烧成的大型陶艺工艺品“门神”和“关公”,将长期在陶都工艺美术馆展出。其中,“门神”高1.7米、宽0.8米。据了解,大型石湾公仔一次性烧成的难度极大,十分考验泥坯制作的精准度和工艺师的美术功底。
 

  馆前有“门神”守护;馆外则矗立着一座“金凤凰”城市雕塑。“金凤凰”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之手,昨日首次亮相,以马赛克铺贴,开创了马赛克雕塑的先河。
 

  请茶、诵拜师贴、行拜师礼,奉书、提出教诲和期望,石湾三小200名学生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昨日完成了简短又隆重的拜师仪式。梅文鼎被誉为“石湾现代陶艺创始人”,是石湾陶艺理论研究的带头人。他从未公开收徒,这一次打破常规,进行了公开的拜师仪式。他告诉记者,他将不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相关新闻
 

  《大沥记忆》文化读本首发
 

  国家旅游地理 广东佛山6月10日讯(记者/赵艳丽 訚洪 通讯员/梁景萍 钟艳芳) “大沥记忆”2013大沥镇“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昨日启动。主办方向观众展示了大沥非遗项目龙狮表演,并设置了大沥历史文化遗产图片展区、“非遗”项目展示区及“非遗”传承人互动区三个区域。当日,汇集了大沥各种文化遗产的《大沥记忆》文化读本首发。
 

  在非遗传承人互动区,盐步东秀的冯桂英老人娴熟地编出漂亮的玫瑰花,一旁的学生们看呆了。“原来藤编这样神奇,一根根普通的竹篾,就可以作出各种形状。”五年级的学生梁依霖说着,便和同学们一起拿起竹篾跟婆婆学编花篮。
 

  当日,汇集了大沥各种文化遗产的《大沥记忆》文化读本首发。大沥镇文化站副站长杨文升表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沥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大沥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9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大沥记忆》文化读本以手绘形式,分“名动天下大沥人”“生生不息大沥魂”“崇文尚礼大沥风”“胜地美景大沥情”四个篇章,首次印刷2000多册,将陆续派发至镇内各中小学校、社区及星级酒店。 /珠江时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