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定海:访大鹏岛古民居
摘要:大鹏虽是一个小岛,给人留下记忆或是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现今还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如走马楼、骑楼等各种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精雕细琢,工艺考究,风格各异,见证了当时的建筑工艺。这么集中的古建筑群,在舟山的大小岛屿中是十分罕见的。据史料
国家旅游地理 浙江舟山7月3日讯(胡伟民) 大鹏岛位于金塘镇沥港对岸,舟山跨海大桥在小岛南面海上架空而过,小岛与宁波隔海相望,与宁波近在咫尺。大鹏岛面积6.09平方公里,渡轮摆渡只需3分钟,过渡费也只有0.5元。小岛经济以渔业、农业和海运业为主,现有人口3200多人。岛上,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民风淳朴。由于人口少,小岛比较舒缓、安详和宁静。
大鹏虽是一个小岛,给人留下记忆或是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现今还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如走马楼、骑楼等各种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精雕细琢,工艺考究,风格各异,见证了当时的建筑工艺。这么集中的古建筑群,在舟山的大小岛屿中是十分罕见的。据史料记载,大鹏山在宋朝时期曾是许多船商富户的居住地,是当时金塘的“富人区”。明清时期,更有许多大户建起了四合院,大鹏人称为“七角屋”,这种带有西洋式的墙体和中式圆拱庭院的老宅,历经了百多年后,如今已开始老化、破损。大鹏岛有5个村落,村村都有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建筑群,规模较大的有沈家、刘家、胡家、洪家、金家、杨家等大宅院。
岛上的民居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建筑样式大多为四合院,有大门、边门,大门两边是厢房,正中是厅堂面朝大门,两侧各有几间正房作为卧室,有的正房上面还有阁楼,但不住人。四合院内道地宽畅、干净,面积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大多老宅右侧院墙外建有水井,左侧院墙外是茅厕和杂物间。这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像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与世人共存。近几年,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网络的普及,使大鹏岛古建筑名声远扬。据村民讲,参观古建筑的游客,有舟山市内的,有浙江省内的,也有北京、山西、河北等地的。今年端午假期,上岛参观古建筑民居的游客就有三拨。
离渡口不远的是王家大宅,女主人已是好几代王姓的媳妇,60多岁。整座大院,就只住着他们夫妻和邻村一个帮做家务的妇女共3人,女主人说,到明年,大宅建成已整整一百年了。在王家老宅东厢屋的木板墙体上,至今还依稀可辨用黄漆写着两条毛主席语录。王家大宅道地无论是水泥还是两边的石板,都还显露着年代久远的印记,与现今的建筑材料判若两世。
沈家大宅背山面海,院落开阔,建于1903年,距今已有110年。老宅占地面积900平方米,面积大,房子也多,光是木料就用了350立方米,屋檐用粗大木柱支撑。现在主人是位79岁的老人,身体健朗,乐于向参观者介绍。主人说,老宅冬暖夏凉,不用装空调。房屋质量很好,门墙之间的连接处都用木销,不会排缝开裂。政府已把沈家大宅作为文物保护,继而来参观的人很多。沈家曾有两箱100多年历史的古画,“文革”时期被抄家搬走,这些画后来在生产队办食堂时当柴烧掉了。宅主沈家夫妇过去住在定海,后来搬到老宅,3年前将老宅修缮了一下,大宅保持原貌,更整洁,更有品位。
大门最考究的当数洪家大宅,洪宅大门的上下左右都用石条砌成,当作门的边框,石条外围是砖块。大门上方有一排比门的宽度稍长的翘角,翘角下方是一排凸显的弧形砖角,共有十几个砖角,排列整齐,蔚为气派。这些都是大宅正门的装饰,凝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直到现在还富有很强的艺术性,足见当时年代主人对住宅的设计水准和艺术要求,也可见主人当时的显赫。这样考究的、富有艺术含量的老宅大门在整个大鹏岛仅此一户。
与其他老宅不同的是,刘家老宅的四合院是前后双重,因而院子也有前后两个,因而房子也就更多,现在只是零星住着几户人家,很是静寞。在刘家老宅的东墙边,有一块长近2米,宽60厘米,厚10多厘米的石碑,碑上竖刻着一排行体小字:民国二十年仲秋月。估计这块石碑与老宅有关,可能是相关建筑的附属品,由此判断,石碑或是大宅,其建造立碑年代是在1932年。一块并不起眼的石碑,静静地躺在墙角,无人理睬。殊不知,其年代已超过80年。对一个小岛来说,其文化底蕴的深厚、其古建筑的价值都是耐人寻味的。 /今日定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