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山西襄汾赵雄花腔鼓 北方傩戏活化石(图)

2013-08-20 15:59

摘要:花腔鼓,是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影响极为广泛的民间鼓乐,属于傩戏的一种。它源于祭祀性鼓与舞的结合,是别具风格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鼓乐表演不同的是,花腔鼓的表演者和伴奏者均戴“阴曹鬼怪”面具,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

  

   国家旅游地理 山西临汾8月20日讯(文/图 记者 张莹超) 全国各地有不同种类的鼓乐,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一带,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与其他各地风格迥然的鼓乐——赵雄花腔鼓。
 

   花腔鼓,是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影响极为广泛的民间鼓乐,属于傩戏的一种。它源于祭祀性鼓与舞的结合,是别具风格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鼓乐表演不同的是,花腔鼓的表演者和伴奏者均戴“阴曹鬼怪”面具,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无锣和铙,表演内容为“五鬼闹判”和“众鬼闹判”,惩恶扬善,以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提及花腔鼓的曲牌,主要有小得胜、大得胜、珍珠倒卷帘、风搅雪等。表演时,所有参与者都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均无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配挂红、黑、长各不相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
 

   在过去除五鬼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头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在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以方巾裹头。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涂抹,渲染的阴森恐怖,令人生畏。
 

   “赵雄花腔鼓”有民间“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鼓乐,现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襄汾县政府的关注下,这个传承多年的古老祭祀性鼓乐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留,也成立了“赵雄花腔鼓表演队”。2009年10月,赵雄花腔鼓”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表演,此外还多次参加全国民间文化展演,都获得了一致好评。/临汾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