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地理探秘】河北唐山古冶屈氏源流

2015-06-01 19:00

摘要:古冶(隶属河北省唐山市),原属滦州管辖。一条石榴河自北向南由小镇穿过,清澈的水面和净白的细砂招惹着小镇孩子们在河中戏耍。镇中有历史悠久的“双泰成”“盛得成”等著名商业老字号和“东大庙”“西大庙”等历史文化遗迹。在石榴河岸边,小镇街中居住着很

  国家旅游地理 河北唐山6月1日讯(屈玉洁)屈姓通国一脉传,和族两千七百年,高阳之苗楚王后,世代不断永相传。
 

  八祖原公传湘赣,王事鞅掌卫戍边,随龙入关居京畿,古冶屈姓三百年。
 

  看着一部传承了八十余代、二千七百多年的《屈氏族谱》样本摆在桌上,我心中无比的高兴和激动。近九年辛苦工作,我们完成了。这算是给后世的交代吧!
 

  古冶(隶属河北省唐山市),原属滦州管辖。一条石榴河自北向南由小镇穿过,清澈的水面和净白的细砂招惹着小镇孩子们在河中戏耍。镇中有历史悠久的“双泰成”“盛得成”等著名商业老字号和“东大庙”“西大庙”等历史文化遗迹。在石榴河岸边,小镇街中居住着很多屈姓族人,我便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上学时我读到了屈原的《离骚》《渔父》,深深为屈原的气节与才华而折服,之后我开始搜集与屈原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并一直想弄明白,同为屈姓,古冶屈氏一族与其有关系吗?
 

  2005年老父去世后,我得到了古冶《屈氏族谱》。谱中记载:屈原为屈氏始祖,楚王赐爵,位极人臣,複掌三闾,汨罗殉节,千古不朽,德宗功延。屈姓抚顺一世祖任一公名贵道(生子义七名德彰),生于明洪武年间,始由沙港迁皂湖,后迁辽东抚顺所。至明末清初我始祖永裕公随清帝入关,乃卜居京南涿州。清康熙六年奉旨,详修通国屈氏族谱,按支分派,上至楚国随之始续,至清朝康熙初年,至详无遗。称任一公之一支为辽东抚顺派,八世永裕公是辽东抚顺派的一分支。
 

  古冶屈氏是抚顺九世祖仲义公,三百年前因仕途原因由涿州隐居京东滦州古冶,依祖训依山伴水在石榴河畔安家生延,三百年来古冶屈氏族人就古朴勤劳地生活在此。古冶族谱分支一世至九世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修编,称仲义公为一世租。十世至十三世是由时年九十七岁连甲,七十六岁尔生,六十四岁玉书及玉璞、玉强、玉珊、学俭、大兴、世泰等众族人历经半年续写整理,于甲申年十二月(2005年元月)修定。
 

  得到族谱后,我积极和族人联系,希望能确定古冶屈氏与屈原的关系,并将族谱修好续全。此后,我与抱着同样信念的玉珊、世泰、学民一起走访、查找、整理屈氏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可由于时间久远,历经“文革”,又经1976年大地震,很多老人已去世,族人居住四散,老谱丢失损坏,给我们修续族谱造成很大困难。
 

  我们去图书馆、档案馆及各大院校查找资料,并通过电脑网络搜寻、联系,与各有关人物、单位写信、电话沟通。在全国各地叫“沙港”“皂湖”的地方就找了十几个,并逐个核对。我们还与全国多地屈姓族人沟通,核实族谱中的信息。
 

  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查证、找寻,终于在2012年,我们同湖口方面取得联系,并考证双方宗谱、族谱资料,确认江西湖口《屈氏宗谱》记载的明朝初年以王事鞅掌迁辽东抚顺所的义七公与古冶《屈氏族谱》记载的义七公为同一人。至此,我古冶屈氏与屈氏总谱续连完成。
 

  屈姓系楚武王幼子熊瑕后裔,瑕公因功官居楚国莫敖,受封屈地,以地为姓。传八世屈原公官居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原公生三子,长曰孟师封文华公,次曰仲虞封武安公,三曰季敏封孝思公。原公汨罗殉国,长子、次子居长沙,三子迁居荆州枝江。后孟师公“自建昌迁咸阳,生二子。长德生,宦籍居饶州樟潭,后有屈之乘通判饶州,御巢乱,保障饶郡。弟道生,仍归咸阳”。三子季敏孝思公,当父沉汩罗江,号哭感天地,屍浮,抱痛而终,因赠封曰孝思公。夫人江氏。后子奉母迁湖广荆州府枝江县居焉。次子仲虞公,子曰君房,秦二世为江州内史,至孙曰渊公,因楚汉乱,被害得免,曾孙巨智,遂因此而去湖广长沙府,迁长沙县乔口居焉。后原公三十五世孙信公字秉忠,唐德宗为江州刺史,由乔口迁居德安县敷浅源。三十九世孙道济公迁居德化钓鱼台大林坡。四十四世孙旦公字希胜,迁居湖口沙港。四十九世孙华甫公讳德字鼎二,迁居湖口皂湖。五十三世孙义七公名彰德,始从祖公由沙港迁皂湖,后因王事鞅掌出戌卜居辽东抚顺所,为抚顺派二世祖。
 

  古冶屈氏乃屈姓八世祖原公次子仲虞公之后裔,原公六十世孙仲义公之子孙。我屈氏子孙从受姓始祖屈瑕公,二千七百多年的谱系不断, 繁衍八十多代不衰。
 

  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传承着历史的脉络。这其中,有着丰富的经济、人文、历史价值。 /唐山劳动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