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探秘地球上最大最深最美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图)

2021-04-23 19:59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西藏4月23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国家旅游地理西藏4月23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另一个就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最美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最近,记者的探索脚步又踏进了西藏,就让您跟随我的镜头,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她似人间仙境般的美丽吧!

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还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最近,我随一支科学考察队经过三天的艰辛路程,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我站在扎曲的山顶,白云从身边飘过,对面的雪峰近在咫尺。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滔滔大河突然转了一个直角,令人惊叹不已和不可思议。再看那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叫绝。

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罗拉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两千多米。它的神奇壮丽,更是任何一个峡谷无与伦比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在于它为印度洋的水气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翻过山口进入大峡谷地区,顿然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的针叶树。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它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稀的动物、植物。而在大峡谷的两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由于大峡谷水气通道带来的水分和热量,造就了藏东南优美的自然环境,难怪这里被人誉为“西藏江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走进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西卡村。从派镇到巴西卡496.3千米的下游河段,河流水面高程由2910米,急剧降至155米,天然落差2755米,全段平均坡降为5‰,居世界各大河流首位。尤其是从派镇到墨脱,212千米的河段两地直线距离不足40千米,水面高差却达2230米,平均坡降10.5‰,加上多年平均流量为1900m³/s,从而使这里成了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之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从空中俯视,整座峡谷一望无际,岩石峭壁、山川河流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壮阔中又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示得淋漓尽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质奇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林芝地区。我们需要步行去参观这里的景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参观原始部落,享受在原始森林中旅行的乐趣。当我们参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时,我们看到许多小动物。雅鲁藏布大峡谷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现在开发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是从派镇到直白村约20多公里,仅仅只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一小段,根本难以诠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魅力,而要看雅江180度的大拐弯则需要深入峡谷内才能看到。

目前开发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峡谷风光,另一个是南迦巴瓦峰,五个观景点分别是:大渡卡遗址、千年大桑树-情比石坚、南迦巴瓦峰观景台、雅鲁藏布江亲水平台、直白村。

南迦巴瓦峰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在南迦巴瓦观景台我们所有的人都用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期待着、祈祷着,希望能一睹中国十大最美名山榜首的南迦巴瓦峰真容。当天天气晴好,但见南迦巴瓦峰周围一片湛蓝的天空,唯独南迦巴瓦峰上空被一大片厚厚的白云遮挡,像是一张洁白的面纱,罩住这个神女峰,让人什么也看不见。导游说:正常的很,一年365天能见山峰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几天,有一年,有一著名摄影家专门在此整整守候了一个月时间,依然无法一睹南迦巴瓦峰的真容,最后只好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

千年大桑树据说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所以也叫情人树,情比石坚就是一块天然巨石,被从夹缝中长出一株桃树一分为二,形成奇特景观,在当地流传着一段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感人爱情故事。

米拉山口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尼洋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市巴宜区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尼洋河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是青藏高原的河流之一。尼洋河风光带野生鸟类众多,这里也是西藏著名的黑颈鹤越冬区。

巴松措在藏语是“三岩湖”的意思。巴松措湖面海拔3464米,湖呈新月形,长15公里,宽3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湖水面积26.5平方公里。巴松错既是藏传佛教圣地,也是民间信仰发源地。建在巴松错湖心岛扎西岛上的措宗寺,始建于唐朝末年,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寺院规模很小,僧尼人数很少,宗教影响却很大。措宗寺还继承了祭祀巴松错周围众多神灵的民间信仰习俗。印有佛陀教言的经幡和以石块、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在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是藏民用来祈福的。

在藏区随处可见的五彩经幡,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一些学者更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自然风光

“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自然风光

藏族人的锅庄舞

藏族人的锅庄舞

藏族人的五彩经幡迎风飘扬

藏族人的五彩经幡迎风飘扬

大峡谷身材娇小的云豹

大峡谷身材娇小的云豹

大峡谷野生保护的鸟类-红嘴相思鸟

大峡谷野生保护的鸟类-红嘴相思鸟

大峡谷野生保护动物-金猫

大峡谷野生保护动物-金猫

大峡谷野生雪豹一家

大峡谷野生雪豹一家

高原神鸟--黑颈鹤

高原神鸟--黑颈鹤

林芝巴松措风光

林芝巴松措风光

石蓬中的千年古树

石蓬中的千年古树

西藏林芝桃花沟之春

西藏林芝桃花沟之春

雪山脚下的藏羚羊

雪山脚下的藏羚羊

雅鲁藏布大拐湾

雅鲁藏布大拐湾

雅鲁藏布大峡谷藏族少女

雅鲁藏布大峡谷藏族少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大峡谷似人间仙境

雅鲁藏布大峡谷似人间仙境

雅鲁藏布大峡谷田园风光

雅鲁藏布大峡谷田园风光

雅鲁藏布大峡谷远眺之美

雅鲁藏布大峡谷远眺之美

一块刻满经文的巨石

一块刻满经文的巨石

在爬树玩耍的猕猴

在爬树玩耍的猕猴

转经的藏族男人

转经的藏族男人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