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寻游闽西“布达拉宫” 品味高山生态茶韵(图)

2021-05-19 20:41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福建龙岩5月19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 谢贤春)入夏休闲何处寻,古村黄宗赛仙境。高山茶园风景美,布达拉宫有古韵。

国家旅游地理福建龙岩5月19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 谢贤春)入夏休闲何处寻,古村黄宗赛仙境。高山茶园风景美,布达拉宫有古韵。

5月16日,这4句打油诗,把我们数位“驴友”老哥拉进了一部小车,驰向位于闽西连城县赖源乡的“布达拉宫”。一行人中,我属多次入宫之人,充其量属半个“无证”导游,去寻觅度夏佳境。

车子沿着水泥山道,晃过九曲缓弯。摇下车穿,清风徐俆透过脸胧,穿过云山雾海,闪过修茂竹林。进入连城县赖源乡黄宗村,高入云天的老杉木、数人合抱的古柳杉,在村口迎接我们数位“嘉宾”。一个偏僻山村,缘何能成旅游佳境?村里曾师应书记似见久别重逢的老友,如数家珍地叙说古村黄宗。师

黄宗村位于九龙江之源,坐落在梅花山深处海拔1100-1300米的三角形山坳里,年平均气温17°C,是一个400多年历史的村落,古朴淳美。

停车步行,漫步缓道。只见黄宗村村庄依坡而建,梯次错落,黑白分明。一座建于上世纪的民房,形似被人们誉为闽西“布达拉宫”,映于镜头。村内有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庙、古宅、古石桥,尽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但这些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红豆杉、柳杉等古树名木遮阴蔽日,逞现出中国传统村落生态的远久历史。村庄古木掩映,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又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曾书记替换了我这位"导游",边走边介绍。黄宗村位于客家闽西连城县赖源乡西南部,距赖源乡政府13公里。地处梅花山腹地,东临本乡上村村的溶洞群,北接曲溪乡大东溪村,西连莒溪镇梅村头村,南邻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黄宗村村庄海拔1100米左右,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22户总人口552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逾9800元。行政区域面积24.1平方公里,森林绿化率达百分之98%,有林地面积3.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26万亩,拥有耕地面积964亩。前些年,村“两委”引进台商,依托生态优势,投资建设1500余亩高山乌龙茶场。引种万株樱花,高山茶、养羊、养蜂、林下养鸡等系列绿色经济、林下经济产业逐渐凸显。村里的休闲观光农业正在蓬勃兴起。

“客家阿哥进茶乡,清风起舞伴茶娘。嫩尖飞落茶篓里,山泉陪哥品茶香”。山垇里飞来银铃般的《釆茶曲》山歌调,把我们吸引到地名叫南洋的茶山上。掏出相机,选准角度,那满山绿坡上,釆茶女如天上繁星摄进了镜头。哇噻,没想到入夏时节进茶乡,有意想不到的闲游收获。

黄宗村森林覆盖率98%,2018年被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高山茶园最高海拔1300米,按照生态有机种植台湾高山乌龙茶。 这片镶在1200至1600多米海拔高山之间的生态茶园,台商带动当地村民一起种植茶叶总面积近2000亩,被誉为“闽西阿里山茶乡”,梅花十八寨之“客家茶寨”。

沿着依山而建的步道,梯次漫步登上高山生态茶园。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翠绿的茶树,在云雾蒙蒙天气里,嫩芽显得更加美丽清新,鲜叶溢出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肺,令人心旷神凝。山上撒满了正在采摘最后一批春茶的茶农身影,好似天宫播洒的五彩繁星。

赖源乡党委书记马华宗对笔者说,近年来,黄宗村充分利用高山生态优势,抓住高山生态茶园这一发展主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挖掘当地特色景观,形成“一村一品”,依托独特的客家山建筑风貌,重点打造樱花人家、“布达拉宫”、高山茶园、坐观云海等“黄宗八景”。不断对茶园进行提升改造,完善茶园漫游步道与茶亭等休闲场所。形成“春前冬樱漫山红,盛暑茶园满坡绿”的四季美景。

黄宗村抓住高山生态茶园这一发展主线,充分把茶产业和旅游观光业相结合,形成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常年进山的游人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客家茶寨”为当地黄宗与周边邻村解决了劳动力在茶山打工的出路。采茶季节,茶山上每天都有200余人在采茶,参与采茶与加工的村民增加20余万无的收入,黄宗村每年也增加80多万收入的经济效益。

下了茶山,步入茶厂。浓韵的乌龙茶鲜香扑鼻而来。据台商谢丰年先生介绍,黄宗高山茶是施用有机肥,禁用化学肥药的生态乌龙茶。其茶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醇甜。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突出效果,东南亚一带茶客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热衷于用小杯品啜乌龙茶,人们对啜饮乌龙茶最为讲究,冲泡也颇费工夫,故而称之为饮工夫茶。品啜乌龙茶不能急,需耐心、细心、专心,方能品到茶之妙趣,升华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冲泡时,待壶中之水静置2至3分钟后,茶之精美真味已泡出来了,这时用拇、食、中三指操作,食指轻压壶盖的钮,中、拇指紧夹壶的把手。斟茶时,注汤不宜高冲,需低斟入杯。茶汤要轮流注入几个杯中,每杯先注一半,再来回倾入,周而复始,渐至八分满时为至,这叫“关公巡城”。若一壶之水正好斟完,就是“恰到好处”。讲究点的,还将最后几点浓茶,分别注入各杯,此谓“韩信点兵”。品茶时,一般先看汤色,再闻其香,尔后啜饮。如此品茶,不但满口生香,而且韵味十足,才能真正领会到品乌龙茶的妙处。好的乌龙茶也有泡6-7次的,称“七泡有余香”。如此,令我们感悟了“望茶止渴”的滋味。

ZSS21051601A

酷似“布达拉宫”的小景。邹善水摄

ZSS21051601B

高入云端。邹善水摄

ZSS21051601C

栋梁之材。邹善水摄

ZSS21051601D

合抱古树。邹善水摄

ZSS21051601E

古村云雾。邹善水摄

ZSS21051601F

山村人家。邹善水摄

ZSS21051601H

请新茶山。邹善水摄

ZSS21051601I

乐采青芽。邹善水摄

ZSS21051601J

云海红日。邹善水摄

ZSS21051601K

山村饮烟。邹善水摄

ZSS21051601L

大鸡大利。邹善水摄

ZSS21051601M

黑瓦青丝。邹善水摄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