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贵州黎平县:57年守山 护好一片绿(图)

2023-07-21 21:32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贵州黔东南7月21日讯(通讯员 刘光玥 姚进忠)清晨的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竹林郁郁葱葱,云雾笼盖着竹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和舒心的凉爽,一缕晨光射向大地。

国家旅游地理贵州黔东南7月21日讯(通讯员 刘光玥 姚进忠)清晨的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竹林郁郁葱葱,云雾笼盖着竹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和舒心的凉爽,一缕晨光射向大地,冲散了浓雾,一切显得非常安静。绿油油的竹子挺立在大地上,好像一位位挺拔的哨兵,偶尔一阵风,竹子便奏起了曲子。

慢慢走进幽静的竹林里,三位身着迷彩服护林员出现在视野中,他们是这片林场的守护者,也许只有树上的鸟儿知道,他们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巡林工作了。

这就是黎平县国有楠竹林场,该场建于1966年12月,原名为黎平县德顺木竹采育林场,2012年更名为黎平县国有楠竹林场,现有7个工区,经营面积25530.6亩,其中,林业用地25422.6亩(含竹林5579.7亩,立竹834425株),森林覆盖率97.4%。

2017年12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准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康养基地建设规模为13260亩。

建场前,该林场是一片荒山,四处长满了灌木丛,成林的面积很少。老一辈林场人来到这里后,一任接着一任干,组织大家植树造林,建成了7个林场工区,从那时起,他们便扎根这里,成为这里的第一代护林员,把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漫山遍野的竹海。

57年过去了,现如今很多护林员都成了“林二代”,他们深受父辈的影响,从小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生态的种子在幼年张英善的心中扎了根,他们跟着父辈四处育林种树,慢慢学会了种树管护的基本知识。

唯有热爱,才能受得住那份孤寂。在大山深处,护林员每天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与青山为伍和林海为伴,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青山林海。

“从小我们就跟着父辈在森林里,帮忙种树,饿了找野果吃,渴了喝山泉水,虽然条件艰苦,但这里是我们最喜欢玩的地方。”现在很多护林员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有的初中毕业,有的技校毕业,有的从部队退伍后就到林场工作。

7个工区现有护林员14人,他们每天的巡山护林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他们每天手提镰刀,兜装干粮水瓶,行走在山林间,巡山、护林、造林、国储林号数……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刮破了多少件衣服,被蚊虫叮咬的次数更是数不过来。特别是春节和清明期间,是森林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也是所有护林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早出晚归,加大巡山频率和范围,整日都在林地里徘徊。

“我们生在林场,长在林场,看着这郁郁葱葱的林子,我们感情很深。这份工作,我们由最开始的枯燥无味变成了热爱。”谈起护林工作,护林员们的故事很多,他们黝黑的皮肤和手上的老茧,告诉我们他们工作的辛苦。

林业资源调查,造林护林、林政林改……林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林业人顶烈日、沐风雪、穿山越岭、跋山涉水,工作辛苦,并有可能面遇毒蛇猛兽的危险。但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坚韧顽强的林业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无怨无悔地工作着。

树木长大了,山林变绿了,“林二代”也在慢慢老去,他们依旧与林为伴,冒酷暑、顶寒风,翻山越岭,只为青山常驻,绣锦绣山河。

五十七年来,楠竹林场未发生过火灾火警,实现了无重大森林火灾、无森林火灾伤亡事故、无重大财产损失“三无目标”,正是护林人的付出,换来了绿水青山,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1)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2)

护林员57年坚守,只为一片绿。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