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云南玉溪:他是四部尚书,也是一位端正的先祖 ——禁烟运动先驱、通海人朱嶟对后世的影响

2020-09-14 10:20 yxdaily.com 玉溪日报

摘要:        朱嶟题写的诗匾,现悬挂于通海县城聚奎阁内。

 
     朱嶟题写的诗匾,现悬挂于通海县城聚奎阁内。
 
    两位朱氏后人正在探讨祠堂的修复
 
    朱嶟的楷书四条屏,藏于通海县博物馆内。(李波供图)

□记者何超文/图

在通海县杨广镇的小新村,清代后期,曾出过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朱嶟,他的一生政绩卓著,历任四部尚书,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先驱作用,其思想影响深远……

事实上,朱嶟不仅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个人的品格、为官之道和诗文,至今还影响着后辈,引导后辈清白做人,做事恪尽职守。

禁烟运动的先驱

朱嶟的史料并不多,但关于他的生平还是可以寻到一些。“朱嶟(1791―1862),字仰山,号致堂,今云南省通海县杨广镇古城小新村人,年幼时随经商的父亲迁到县城居住。朱嶟从小就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幼年刻苦好学,五岁入私塾听讲,十八岁中乡试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只言片语,似乎便把这位清朝重臣漫长的仕途包含其中,但这些文字,太过单调,不足以概括朱嶟的一生。

时间推移到今天,只要谈起朱嶟,就不能不提及他敢为人先的“禁烟”思想。从十九世纪初叶开始,鸦片泛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国人民深受鸦片毒害。有资料记载,在道光十五年(1835),朱嶟在考察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之后,深深地体察到鸦片对百姓的危害,为他关注禁烟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之后,他的禁烟倡议遇到了重重阻碍,直到道光十六年,身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朱嶟上奏了《申严例禁以彰国法而除民害折》,其中就提出白银“出口”,那么为什么不能堵截鸦片“入口”?反过来看,如果能堵住鸦片入口,那么白银自然不能外流,因此必须进一步申严鸦片禁例。这道奏疏可以说是朱嶟禁烟思想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其禁烟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按照朱嶟奏疏的时间节点来看,他可谓是清朝禁烟运动的先驱,其禁烟思想在当时主流思潮中可谓独树一帜。

官至极品谥“文端”

在朱嶟去世后,清朝朝廷给了他“学粹品端”“克尽厥职”等评语,谥为“朱文端公”。慈禧太后亲自主持了朱嶟的葬礼,并钦命云贵总督在通海立了“皇清敕封忠信朱文端公嶟故里碑”和“皇清敕封忠信朱文端公嶟神道碑”,敕令礼部在遵化皇陵区域劈出一块地安葬朱嶟;敕加封已故的朱嶟之母为“一品诰命夫人”,敕封朱嶟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恩赐朱嶟之子四品顶戴,由礼部调国库白银五千两以送往朱嶟府第,以作悯恤之资。对于一个已故的臣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殊荣,足见朱嶟是一个被清朝政府充分肯定的官员。

为官数十载,朱嶟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与尊重,还为他的后人留下了一个“端正”的先祖形象。现年38岁的朱雄,是朱嶟的后人,他告诉记者,据家族老一辈人所说,他家位于通海县城的老房子便是祖上留下的,他出生的房间是祖上朱嶟曾住过的房间,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被教育,要像祖上朱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相比他光辉的经历,朱雄对他的谥号“文端”有着深刻的理解。“朱嶟是我的祖上嘛,小时候还是听老人提过一些,都知道他受父辈的影响,从小便勤学好问,广读诗书,博学多识。再说他历任四部尚书,尚书这样的官职对学问是有很高要求的,这么看来,‘文’字确实和他很匹配。”朱雄表示。

对于“端”字,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端正。朱嶟的一生,做人堂堂正正,为官为国为民,无愧于心,无愧于民。为了佐证朱嶟的“端正”,朱雄特别提到了一件事:云南人何桂清与朱嶟同朝为官,因为官而不作为,遭到弹劾。此时便有人找到朱嶟,希望他看在同乡的情分上帮何桂清作保,朱嶟以“在其位、谋其事”拒绝了来人请求。没有私心,不偏袒同乡,足以看出祖上的“端正”了。

朱嶟还是一个极其“孝顺守礼”的人,“据说他在京城为官时,他的母亲在老家生病了,他就告假回乡照顾母亲,后来他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孝三年。”朱氏后人朱培盛表示。

位于通海小新村,由朱嶟牵头捐资建造的朱氏宗祠,已于2019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已经开始了进一步的修缮工作。朱雄表示:“宗祠就是一个寻根问祖的地方,我们身为朱嶟的后人,有这样一位祖上,是很自豪的。他不仅是一个光耀门楣的重臣,更是督促我们这些后辈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时时谨言慎行的祖上。”

诗品书品即人品

通海县博物馆馆长李波表示,朱嶟不仅是一位忠于国家、为国为民、精明干练、有见识、有作为的政治家,还是清代一位精于诗文书画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所遗墨宝颇多,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和研究的。

走进位于通海县城步行街的聚奎阁,上二楼,朱嶟的诗作《登聚奎阁望秀山》被做成诗匾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带领记者前来寻找墨宝的老人轻声念道:“崔巍杰阁接重霄,选胜登临破寂寥。万里风云开碧落,数峰缥缈出烟绡……”一首绝妙的七言律诗,把壮丽雄伟的聚奎阁、像绿色帘帐一样的秀山,以及朱嶟对家乡风光、对朝廷的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者足以窥见朱嶟在诗词方面的造诣。

除了聚奎阁的诗作外,朱嶟的一件楷书四条屏被评为了国家三级文物收藏于通海县博物馆内,成为通海县博物馆的“宝贝”之一。不巧的是,记者采访的时候,作品正在市博物馆参加展出。通过李波提供的图片,也可以大致了解到朱嶟的书法精髓。

李波说,朱嶟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古拙、朴素、功力十足的感觉,许多书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为很多书法爱好者所称颂。

来往于通海的游客,了解历史的人,知道朱嶟的人,很多都会慕名来到聚奎阁和通海县博物馆,瞻仰这位先贤留下的墨宝,从中感悟学习朱嶟的精神与品格。

责任编辑:马新

(原标题:他是四部尚书,也是一位端正的先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